TVB男星去印度出家半月後還俗 DATE: 2025-07-11 06:13:41
在北京市第六醫院24小時核酸檢測門診,護士為市民進行核酸采樣。圖/新華社“5·12”國際護士節如期而至,今年我國護士節的主題是“關愛護士隊伍,護佑人民健康”。目前,包括首都北京在內,多地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眾多護士連日加班加點,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這個護士節的意義無疑非比尋常。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白衣戰士的影像成了全民“戰疫”的共同記憶。廣大護士不負重托,向險而行,哪裏有疫情就衝到哪裏。尤其在核酸檢測篩查、方艙病人照護等場景下,護士承擔著不可替代的職能,是控製病毒傳播的關鍵一環。作為衛生健康戰線的中堅力量,護士隊伍對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加強公共衛生體係建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畏艱險、勇於獻身是優秀護士的高貴品質。110年前,國際護士理事會為紀念現代護理學科的創始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以她的生日作為國際護士節。馬克思曾這樣評價南丁格爾:“在當地找不到一個男人有足夠的毅力去打破這套陳規陋習,能夠根據情況的需要,不顧規章地去負責采取行動。隻有一個人敢於這樣做,那是一個女人,南丁格爾小姐。”被譽為“提燈女神”的南丁格爾,從此也成為護士精神的代名詞。在疫情初期的武漢保衛戰中,眾多護士冒著暴露風險,與完全陌生的新冠病毒作鬥爭,有的不幸感染病毒,有的付出寶貴的生命;而在病毒幾經變異、傳播能力不斷增強的當下,無數護士放棄個人休息時間,隨時響應支援疫情防控,時刻準備投入下一場戰鬥,用行動譜寫了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白衣讚歌。甘於奉獻、救死扶傷是優秀護士的職業素養。每一個成功的醫生背後,都有默默奉獻、不計得失的護士身影。在抗戰時期的延安,除了白求恩、馬海德等援華醫生,也有一群年輕護士,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精心嗬護八路軍傷病員。毛澤東曾在國際護士節之際揮毫題詞“尊重護士,愛護護士”。正因為現代護理事業進入中國,才讓人民健康有了嗬護、預期壽命實現顯著增長。不會有人一直年輕,但總有人年輕。在新冠疫情防控戰役中,一批“90後”“00後”護士披甲上陣。“這一次,該輪到我們上場了。”很多年輕醫護人員在出發前往疫情防控一線時,由衷發出這番誓言。他們在病房裏淬煉品格,在方艙中磨礪技能,通過這場艱苦卓絕的大考,用熱氣騰騰的成績證明自己不負青春、堪當大任。5月10日,一名兒童患者在繪製護士節主題的畫作準備送給護士們。圖/新華社近十年來,我國護士的數量每年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年底,每千人口注冊護士的人數達到3.56人。當然,通過疫情的檢驗,相比一些國家每千人護士人數超過10人的水平,需要承認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還有待進一步提升,護理服務質量與豐富性也有改善的空間。關愛護士,不僅是保障護士的待遇和職業地位,更要糾正社會上對護士職業的一些偏見,比如,男性是護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社會觀念仍然默認護士是“偏女性”的工作。經曆過疫情,人們也愈加意識到公共衛生體係是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一環。在公共衛生體係建設中,健康教育、疾病預防、日常保健等領域都是護士的具體工作。正所謂“三分治病七分養,八分護理十分防”,織密織牢疾病預防的網,建設平戰結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係,護士隊伍可以發揮更大作用。關愛護士隊伍,要充分體現在社會意識上、落實在個人行動中。患者和家屬要對護士工作多一份理解和支持,不光把護士當成幫助康複的服務者,更要把護士視為指引健康的引路人,平等相待,報以尊重。在發生矛盾和摩擦時,多想想護士的付出,多體諒護理工作的不易。當每一位護士接過“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蠟燭,莊嚴地宣讀南丁格爾誓言時,她(他)的生命就不隻是屬於自己,也屬於每一個患者,屬於人類的健康事業。值此國際護士節之際,讓我們向護士致敬,向崇高的護理事業致敬!撰稿/王鍾的(媒體人)編輯/徐秋穎校對/李立軍權威快報|全國已有護士超470萬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如果要給當代護士畫個群體畫像,會是什麽樣的?“門診、急診、病房、手術室內,勤快細致、走路生風的很多身影都是護士。”在5月11日國家衛健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宋樹立談道,總體來講,當代護士有著良好的受教育經曆,他們既朝氣蓬勃,又經驗豐富。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我國護士數量增幅達到101%,已從2012年的約252萬人增長到2021年底的501.8萬人。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介紹,《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日前印發,明確了“十四五”時期護理事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國的護士總數要達到550萬,每千人口注冊護士的數量要達到3.8人,醫護比例要達到1∶1.2。十年來,八成護士具有大專學曆在以往的印象中,護士的工作就是打打針、發發藥,工作重複單調,沒有很高的技術含量。事實上,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和精細化,很多診療方案都離不開護士的專業性。例如,腫瘤患者化療給藥的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技術,就對護士的技術水平有很高的要求。5月9日,西藏二院的首個PICC植入操作由派駐當地的中日友好醫院ICU護士長幫扶完成。“護士在病情觀察、用藥觀察、康複指導等階段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執行總護士長李凡說,打針、給藥也需要很多專業技術。護士要熟悉藥理作用、藥物性質、用藥不良反應等,例如心衰患者用的地高辛,在用藥過程中需要護士觀察患者的心率變化、尿量變化,以及視覺改變,需要他們第一時間發現不良反應。急診護士的專業能力甚至關乎患者性命。李凡回憶,曾遇到兩名因車禍入院的患者,一名患者外傷明顯、情緒較急,另一名患者未見明顯外傷、表情淡漠、不表達訴求。護士綜合判斷了患者的體征和意識,認為沒有明顯外傷的患者更需要緊急救治,後經診斷他是腹腔內出血,及時挽救了生命。為了應對現代護理工作的需要,十年來我國護士隊伍的學曆、素質和專業能力不斷提升。數據顯示,具有大專以上學曆的護士占比從2012年的56%提高到2021年的近80%。十年來,基層護士增加一倍“在護士隊伍發展過程中,我們特別向基層傾斜,以滿足基層的衛生和護理需求。”郭燕紅介紹,在深化醫改過程中,相關部門將護士的薪酬分配、職稱晉升、獎勵評優等優先向一線和基層的崗位來傾斜,有效地調動了護士的積極性。數據顯示,我國在基層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數量從2012年的52.8萬人增長到2021年的115萬人,增加了一倍還多。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結合的方式,各大醫院將專業的護理技術和理念傳遞到基層。宋樹立介紹,醫院每年都派出各專科護士支持基層護理工作,以“傳幫帶”的方式送去一大批基層需要的護理技術,同時,通過建章立製,使基層護理管理進一步規範化、科學化、精細化。除了社區護士定期到大醫院進行培訓和指導外,專科醫聯體護理聯盟的成立也通過遠程平台舉辦學術講座和培訓班,對全國27個省295家醫療機構開展定期培訓。在“十四五”階段,我國老年、社區、居家等方麵對護理事業的要求不斷提高。郭燕紅表示,通過對醫院的護理工作和基層的護理工作進一步發展,完善護理服務體係,優化護理資源布局,結合人口結構變化,以及疾病譜的特點和人民群眾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來健全覆蓋急性期診療、慢性期康複、穩定期照護、臨終期關懷的連續的護理服務體係,增加護理服務供給。特別是在老年、康複、居家等領域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來源:科技日報發熱門診護士的最後一班崗新華社客戶端南京9月1日電(記者邱冰清)1日,是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管護師姚惠芬退休的日子。就在前一天,婉拒了醫院同事“在家休息”的好意,她照常來到醫院發熱門診上班,為自己35年護理生涯畫上完美的句號。姚惠芬正在為發熱病人測量血壓。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供圖在清潔區按規範穿好防護服等,姚惠芬進入發熱門診診療區投入工作:接待發熱患者,做好登記詢問,幫助掛號交費,幫助患者測量血壓、血糖,轉運患者隔離觀察……這是姚惠芬的日常。從2020年武漢疫情開始到現在,姚惠芬一直堅守在醫院發熱門診的護理崗位上。雖然穿著臃腫的防護服,但已在發熱門診工作多年的姚惠芬動作麻利,還常常一路小跑。“這兩天南京的氣溫升至35度,幾個來回跑下來全身是汗,但我跑得快一點,患者就可以少等一會。”“和姚老師共事12年,姚老師就像個大姐一樣關心著我們、關愛著病人。”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張群說。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護士長卜露感慨於姚惠芬一直堅守在發熱門診的抗疫一線,希望她退休後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沒事常回‘家’看看。”順利完成一個班次的發熱門診工作,脫下防護服,滿是勒痕,汗水濕透了後背,姚惠芬站完了自己35年護理生涯的最後一班崗。在發熱門診清潔區的醫護辦公室,科室向姚惠芬贈送了鮮花和退休紀念品。中大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和護理部向姚惠芬(右二)贈送鮮花和紀念品。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供圖手捧鮮花,姚惠芬非常激動。“即將離開工作35年的護理崗位,很是不舍。1986年進入醫院工作,如今成為一名成熟的護士,我完成了一位護理工作者的初心使命。退休後,我將繼續發揮餘熱,為社區健康貢獻力所能及的力量。也祝福醫院越來越好,同事們快樂幸福,每一位患者都平安健康。”來源:新華社江蘇分社國家衛健委:截至去年底,我國護士隊伍超過500萬人
圖源:新華社護理工作是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護士隊伍是衛生健康戰線的重要力量,對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5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護理事業發展成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介紹,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衛健委通過貫徹落實《護士條例》,實施護理發展的專項規劃,以及深化護理的改革與發展,提高護理的能力等各方麵的舉措,持續推進護理構成的健康發展。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護理工作發展迅速,取得了顯著成效。她表示,一是護士隊伍持續發展壯大。近十年來我國護士的數量每年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底,我國護士隊伍已經超過500萬,達到501.8萬人,比2012年增長了一倍還多,每千人口注冊護士的人數達到3.56人,而護士隊伍當中具有大專學曆以上的接近80%,護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能力不斷提升。二是護理的服務能力持續提高。我們通過持續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實施護士服務能力的提升工程、護士全麵落實責任製的整體護理,護理質量不斷改善,患者的滿意度持續提高,護理工作逐步在實現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方麵,讓群眾看病就醫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三是護士的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我們通過實施老年護理服務發展工程,推進護理工作在老年健康工作當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加快推進老年的居家醫療護理服務,護士將護理服務延伸至社區、延伸至家庭,努力為老年人、婦女兒童等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多元化的護理服務。同時,我們還借助“互聯網+”的新業態,為人民群眾提供上門的醫療護理服務,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受到群眾和社會的普遍好評。四是護士隊伍的積極性得到一定調動。我們在深化醫改的進程當中,對護士的薪酬分配、職稱晉升、獎勵評優等,優先向一線和基層的崗位來傾斜,有效地調動了護士的積極性。來源:澎湃新聞國際護士節丨你們守護生命的無畏,就是天使的模樣今天第111個國際護士節護士是勇士的化身一襲白衣,用雙手護佑生命在工作中,護士是醫生的最佳拍檔努力撫平病痛給患者帶來的焦灼他們心懷仁愛細致耐心對待每一位病患用愛心奉獻踐行著醫護工作者救死扶傷的初心致敬了不起的白衣天使!轉自:新華社來源:北京理工大學學生工作部在醫院作為一名護士,收入有多少?談談護士的待遇情況護士工作非常辛苦,經常上夜班,那麽護士的工資待遇怎麽樣,真的像網上說的那樣高嗎?三甲醫院的護士一個月收入真的有一萬嗎?下麵我就詳細分享一下護士的收入情況。坐標江蘇省某縣城三乙醫院,護士,事業編製。一般工作滿一年才開始有績效,第一年隻有基本工資。2019年參加工作,基礎工資一個月到手3939。最近開始發交通補貼,每月500塊,每個月衛生補貼發60塊,一個月到手收入就算大概4500塊。績效一個月平均下來5000塊,目前一個月工資加上績效有一萬左右。年底大概發兩萬塊的年終獎,購物卡一年差不多發兩千塊錢,一個月的雙邊公積金一共1300左右。坐標廣州市,就職於廣州市一家三級甲等公立醫院,護士身份,一個月到手收入有一萬多,護師和主管話一個月到手收入有二萬多,這裏麵是不包括年終獎的。坐標山東省某地級市,就職於市裏一所三甲醫院,護士,每個月的基本工資到手3000,獎金一個月平均下來有4000,夜班費每個月700。最近開始發過節費,一年一共發1000,年終獎發2000塊錢,夜班非常累,一個人需要照看50號人,白天工作更累。坐標深圳市,就職於深圳市某心血管專科醫院,心外科護士,參加工作有一年時間。主要收入來源是獎金,每個月的基本工資比較低。由於所在科室比較窮,科室的手術難度中等,量比較少,目前一個月的到手工資大概2000,獎金一個月大概7000-9000。一般科室的護士獎金一年大概2萬左右,ICU護士年終獎最高,大概一年大7萬-10萬。坐標中部地區,就職於市級三甲醫院,普外科護士,每個月的收入不固定,收入好的的月份工資,獎金再加上夜班費可以上萬,但是一個月需要上十個大夜和十個小夜。冷清的月份如果不上夜班,一個月收入不過五六千。坐標湖北省某地級市,就職於市級三甲醫院,事業編護士,入編6年。目前每個月基本工資到手2300,每月績效大概4000—7000不等,和科室業績有關係,年終五項獎發5萬左右,每個月的公積金雙邊一共2400。護士的收入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護士的基本工資比較低,主要收入靠績效和獎金,而影響績效的主要是所在醫院和所在科室的業績,業績好收入自然比較高。有的人感覺身邊有的護士每個月可以拿1萬塊錢,認為全國護士都是這個標準,也有的護士一個月隻能拿3000,認為全國的護士是不是都拿3000。但是護士薪資決定因素非常多,比如醫院的等級,三甲醫院名氣大,效益比較好,科室的工作量和績效,像ICU科室要高些,夜班數量多可以多拿一些夜班補貼。總得來說,大城市的三甲醫院效益一般都比較好,所以大城市的大醫院護士的薪資較高,但是高收入也意味著高強度的工作量。而大部分二三四線城市的普通醫院,護士的工資待遇比較一般,一般工作5年後一個月收入工資差不多能拿六七千。而四五線城市的護士每月收入基本上在5000左右。縣級醫院的護士工資差別比較大,一般一個月收入有三四千,好的醫院護士也可能拿到六七千。基層護士是我國最廣泛的醫護群體值得關心愛護
“護士兩個字的分量並不是簡簡單單地打針、配藥,最重要的是真心付出。”5月12日,第110個國際護士節,安徽省金寨縣人民醫院護士長汪海燕借助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這個平台,表達了自己對護士這個職業的理解。護士節當天,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和安徽省金寨縣人民醫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醫院、拉薩市城關區八廓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院(醫療衛生機構)的護士共同慶祝護士節。2016年,汪海燕到中日友好醫院進修了3個月,回到金寨後,她利用在中日友好醫院吸取到的精髓,護理了一批又一批重病患者康複出院。“看到患者出院那一刻對我們露出的笑,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這一刻,帶教老師們所做的一切又進入我的腦海,我做到了他們所做到的,也做到了護士該做到的。感謝老師,也感謝我是一名護士,讓我學會了如何平等、善良、真誠地對待每一個生命,也讓我懂得了平凡的幸福,奉獻的快樂。”汪海燕說。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是由國家衛健委依托中日友好醫院設立的機構,已經聯通了5400家醫院。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宋樹立介紹說:“其中,不少都是位於偏遠地區的醫院,有服務於祖國邊疆的部隊醫院,有駐紮西藏高原的人民醫院,有深處大山中心的基層醫院。”根據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年底,全國注冊護士總數470多萬,較2015年增加146萬,增幅達45%。我國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從2015年的2.37增加到2020年的3.35,全國醫護比由2015年的1∶1.07提高到1∶1.15,具有大專以上學曆的護士超70%,護士隊伍學曆素質和專業服務能力不斷提升。與此同時,我國護理服務質量持續提高。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消息,我國基層護理服務能力顯著提升,護理工作更加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各地基本實現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優質護理服務100%覆蓋,患者滿意度不斷提高,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進一步增強。宋樹立表示,作為基層醫療機構最主要的工作人員,基層護士是我國最廣泛的醫護群體,他們兢兢業業、紮根基層、服務百姓,承擔起了基層地區絕大部分的醫療需求。守護好他們,其實也就是守護好健康中國。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盧清君主任表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讓越來越多的人更加注意到護士在公共衛生事件以及疫苗接種過程中體現出的非凡勇氣和擔當,他們值得我們所有人關心和愛護。”(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劉昶榮)來源:中國青年報她,護士,揭秘為什麽每年三甲醫院都大量招聘護士?護士工資多少為什麽每年三甲醫院都大量的招聘護士?調查時,看到有位護士小李也是坦言,現在有很多急診科的護士,離職率是比較高的,頻繁的人員調動,所以確實不利於科室建設,但是醫院也是在想方設法去解決相應的問題,而在一些事兒少錢多的科室,其實護士就沒有離職的情況發生,而在那些事多錢少的科室裏,護士的離職率就是一直居高不下,醫院裏需要招收更多的人才來填充隊伍和團隊,所以其實無論是三甲醫院還是普通醫院,護理人員需求都是巨大的。除此之外,小李也是透露:第一、醫院裏最不可缺少的其實就是護士,雖然有些時候地位比較低,但是如果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沒有護士,其實醫院裏就很難正常運轉,通常情況下,其實這些護士在醫院裏工作時間越長,越能夠獲得非常高的工資,有很多核心科室甚至能夠拿到近萬元的收入。就是因為這些護士的工作模式和加班模式,讓他們獲得了如此之高的薪資,一般護士都有白班晚班,需要再跟病人以及家屬溝通的時候,不厭其煩。第二、醫院的護士被大家稱為白衣天使,或許很多的其他行業從業者都非常羨慕醫院裏的護士合適,其實護士在結婚生子之後也會麵臨很大的壓力,基本上全部的工作都由護士來完成,而且還要經常倒夜班,還有很多年輕女孩子無法堅持下去,選擇離開,醫院隻能不斷的去招聘。其實無論是三甲醫院還是一些普通的醫院,護士短缺還是非常嚴重的,因為現在有很多到了一定階段或者歲數的護士他們會請產假,現在開放二胎和三胎,所以醫院裏會通過不斷招聘新人,不斷培養新人來,讓一些工作時間非常長的老護士選擇更換其他的崗位。在筆者看來,如果醫院能夠通過不斷招聘不斷培養的過程,形成人才的良性流動,那麽其實這些護士就能夠獲得非常穩定的工作和發展,由於現在有些醫院的醫患關係比較緊張,那麽很多護士就無法遭受到病人或者家屬的禮貌對待,如果沒有職業尊嚴,相信這些新時代年輕人都會覺得自己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得不到尊重,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中自然就會選擇離開。有不少護士會去選擇去一些診所或者是去一些私立的醫院裏工作,至少工作穩定,不用日日熬夜,當然還有不少護士選擇離開行業,離開醫院也是因為他們無法承受壓力,希望能夠在新的行業中提升自己的待遇和職業提升空間,其實在筆者看來,社會或者是大家就應該給予這些護理人員更多的支持和理解,不要總是指責他們或者是辱罵他們,因為他們工作確實很不容易。結語:大家對此怎麽看呢?寫在評論中,大家一起交流。每天分享職場幹貨、職場故事、職場案例、和領導同事相處技巧等職場經驗!如果重新選擇,你願意做護士嗎?她的回答看哭了護理同行
剛剛過去的5月12日,是第111個國際護士節,其實512護士節對於護士來說和其他天一樣普通,仍然堅守崗位,一如既往地工作。首先,我們來談談這個話題:如果重新選擇,你願意成為護士嗎?歡迎一起來討論,互動!如果讓作者重新選擇的話,不會再當護士,有以下理由:國家2021年,注冊護士達501.8萬人,但是,我國作為14億人口大國,千人口擁有護士數量仍然偏低,目前我國注冊護士的數量往往趕不上人口老齡化速度,其中的原因有很多,關於薪酬待遇、體力、工作價值、職業發展等等。解鈴還需係鈴人,讓我們來聽聽廣大護士同行的心聲是最有效的方法。1、女神or女漢子不懂行的眼裏護士是溫柔又神聖,實際上護士常常是那種三頭六臂的怪物,以前上大學經常聽前輩說“醫生一張嘴,護士跑斷腿”,臨床上果真如此,那個時候恨不得自己基因突變,變成千手觀音,腳踩風火輪穿梭在病房,護士站,治療室之間。基礎護理操作樣樣精通,光護理操作就有50多項,一邊為患者解決健康問題,另一邊還要定期技能考試,理論考試,製作品管圈,論文寫作,護理評估,護理計劃,護理措施等,就這樣,在有限的時間裏做著無休止的重複工作。這些是遠遠不夠的,上述除了護理操作項目以外的都需要在除工作時間外完成,那就意味著占用休息時間,那麽工作期間當然還有別的工作需要完成:執行醫囑,核對,采血,打針,查費,收費,藥局拿藥,配藥,翻身,叩背,鋪床,掃床,巡視,做心理交談,解釋工作,協調工作,觀察病情,書寫護理記錄,接待。。。。。。除了醫生下醫囑看病,科室裏大大小小的問題均是護士在協調。2、社會對護理的看法有層次,護理職業規劃模糊社會層麵,沒有做到完全的全民理解支持護士,依然存在重醫輕護的傳統觀念,張文宏醫生所說:“醫生有多重要,護士姐妹就有多重要”,可是現實中哪個能完全這麽理解的,少之甚少,或許真的通過國家層麵解決全社會對護理工作重要性的問題。《執業醫師法》已經頒布10年,2022年3月1日《醫師法》出台實施,而護理上還是停留在2008年實施的《護士條例》上,條例的約束力強製性沒有法律那般強製,加上條例中沒有明確說明專科護士從業範圍等對護理工作職業規劃,這些因素使得醫強護弱更明顯,大多數護士群體缺乏職業安全感,如此一來難以開展全民健康事業的促進與發展。21世紀護士學曆也很高,護士群體中越來越多的本科,碩士,博士出現,高學曆沒有得到讓人高看一眼,同樣深入臨床時,經常聽到患者叫護士:服務員,小姐,美女等一般的詞來稱呼,甚至同一個戰壕裏的院領導和醫生不見得尊重護士。曾有一項關於護士在醫院是否受尊重的調查顯示:47%的護士感受到醫生對護士很不尊重或者有點不尊重,56%的護士認為醫院領導不尊重護士和護士所負責的工作。3、護士職業遭受過醫學暴力,職業傷害在臨床上,很多護士都受過患者及家屬的過激行為,有時候護士很理解病人和患者的感受,大部分選擇原諒,但是有時也會遭到無情地投訴及糾紛造成不同層麵心理創傷,這時候醫院領導應該關心支持護士,找明事情原因,該誰的錯就誰的錯,院方有錯向患者道歉,患者無理取鬧,如果鬧大可以報警處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有時院方的處理真的讓員工寒心,院方有時說的和做得不相關。舉例說明,在我一個朋友身上發生的事情,某三甲醫院總值班曾經接聽患者投訴電話後不分青紅皂白的沒有事先了解情況的前提下讓護士給患者道歉,總值班是代表院領導,可見院領導的做法很讓員工寒心,醫院護士如果被這樣對待的話,談何醫院健康事業發展。在醫院其他任何科室相比,護士與患者接觸最多最近,也是很多患者情緒爆發的第一站,有溫度的院方領導應該重視這一點,多理解護士,為護士提供治愈的場地。她們有技術,有愛心,有責任感,有擔當,勇敢向上的一群人,發生疫情以來,護士的這些優秀的品質在國民眼裏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可否認的說她們為全民健康付出了重大貢獻,其實不僅僅是疫情,平時工作中這些高貴的品質在於一身的護士們一如既往的默默付出,她們的盡力而為你有時看的見,有時也會看不見悄悄地在進行。1、經常倒夜班的“提燈女神”雖然平時膽小,上班卻獨自上夜班,和醫生配合搶救病人;我平均每月上5-6個夜班,16小時,簡直從晚上盼到白天,忙的時候沒有時間休息,簡單快速吃了口飯,繼續奮鬥在崗位上,早上交班時腳踩棉花班感覺,心慌,由於長期上夜班生物鍾紊亂,精神疲勞,睡眠質量嚴重下降,我們護士之間經常開玩笑說醫院的睡眠門診專門為咱們醫院護士開的,被護士群體承包了似的,很多護理同行有嚴重睡眠質量問題;2、飲食不規律護士常常因為忙,活沒幹完而按時吃不上飯餓著肚子,能吃飯的時候怕工作餓壞肚子使勁吃;大部分護理群體患有消化道疾病急慢性胃炎、胃潰瘍、胃消化不良、胃儲留、胃下垂等;3、職業病經常翻身看皮膚抬病人導致腰間盤突出;能憋好幾個小時尿的強大膀胱,殊不知長期憋尿膀胱功能受損,引起上尿路感染或上尿路積水,甚至會對腎功能不可逆轉的損害;微信每日步數計算裏每天上班步數輕鬆占榜首,長期走路及站姿導致下肢靜脈曲張;或許有些人會說,現在哪有正常作息規律的人,都上夜班,飲食不規律,但這個問題出發點是不一樣的,或許那些不健康作息的人是自願的,而且不是經常性的,而且有客觀的加班費或者其他福利待遇,但是上述問題是護理職業經常普遍的現象,不過這樣高強度的消耗青春,消耗身體的工作與微薄的薪酬待遇相互不匹配。疫情發生以來,一批又一批大白與新冠病毒交戰,無所畏懼,他們當中有醫生有護士,雖然看不清他們的臉蛋,仍然記得他們寫在白色盔甲上的名字,認得他們親切的聲音,眾所周知,醫生救死扶傷,懸壺濟世,在此不細細表達,談談顯為人知的護理隊伍。1、做護士後不管夜深風高,白天黑夜,天寒地凍,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上班,總會按時到達病房換上個值班的同行,夜班,護士站燈火一夜未閉,夜深人靜總會看到病房裏穿梭的護士身影,當你進入甜蜜的夢鄉,病房裏的護士還走在靜悄悄的長廊裏巡視病房,心裏保佑病人病情平穩,祈禱他們安心入睡,患者長長的夜晚就這樣在護士的細心守護下平安度過,而殊不知家的那邊或許有個孩子漫長的等待媽媽,父母和家人在無休止的擔心及掛念.
..2、疫情發生以來老家在它省的胡大薇三年沒有回家,醫院疫情防控措施對員工出入管理嚴格,身處醫院發熱門診的她更要嚴格執行防疫政策,點對點管理機製使她和像她一樣處境的姐妹無法正常回家看父母,有時做夢都能夢到家裏的樣子,如此的舒心愜意,在家母親做了一大堆好吃的,父親臉上漏出了久違的幸福燦爛的微笑,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吃著飯,這時上夜班的鬧鈴突然打破了這一切美好幸福,回到現實中,於是趕上以往回單位的最後一趟班車上班穿上防護服,進入了緊張而有序的護理工作中。每次視頻通話母親總會用最期待的眼神看著胡大薇說:“疫情還有嗎?什麽時候回家,媽想你了!”話音剛落眼睛裏止不住的淚水在往下滴,這時候坐在旁邊的父親時不時摸著鼻子,控製著自己的情緒,不停地拍拍母親的後背安慰母親說:“快了,快了.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如果要給當代護士畫個群體畫像,會是什麽樣的?“門診、急診、病房、手術室內,勤快細致、走路生風的很多身影都是護士。”在5月11日國家衛健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宋樹立談道,總體來講,當代護士有著良好的受教育經曆,他們既朝氣蓬勃,又經驗豐富。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我國護士數量增幅達到101%,已從2012年的約252萬人增長到2021年底的501.8萬人。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介紹,《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日前印發,明確了“十四五”時期護理事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國的護士總數要達到550萬,每千人口注冊護士的數量要達到3.8人,醫護比例要達到1∶1.2。十年來,八成護士具有大專學曆在以往的印象中,護士的工作就是打打針、發發藥,工作重複單調,沒有很高的技術含量。事實上,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和精細化,很多診療方案都離不開護士的專業性。例如,腫瘤患者化療給藥的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技術,就對護士的技術水平有很高的要求。5月9日,西藏二院的首個PICC植入操作由派駐當地的中日友好醫院ICU護士長幫扶完成。“護士在病情觀察、用藥觀察、康複指導等階段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執行總護士長李凡說,打針、給藥也需要很多專業技術。護士要熟悉藥理作用、藥物性質、用藥不良反應等,例如心衰患者用的地高辛,在用藥過程中需要護士觀察患者的心率變化、尿量變化,以及視覺改變,需要他們第一時間發現不良反應。急診護士的專業能力甚至關乎患者性命。李凡回憶,曾遇到兩名因車禍入院的患者,一名患者外傷明顯、情緒較急,另一名患者未見明顯外傷、表情淡漠、不表達訴求。護士綜合判斷了患者的體征和意識,認為沒有明顯外傷的患者更需要緊急救治,後經診斷他是腹腔內出血,及時挽救了生命。為了應對現代護理工作的需要,十年來我國護士隊伍的學曆、素質和專業能力不斷提升。數據顯示,具有大專以上學曆的護士占比從2012年的56%提高到2021年的近80%。十年來,基層護士增加一倍“在護士隊伍發展過程中,我們特別向基層傾斜,以滿足基層的衛生和護理需求。”郭燕紅介紹,在深化醫改過程中,相關部門將護士的薪酬分配、職稱晉升、獎勵評優等優先向一線和基層的崗位來傾斜,有效地調動了護士的積極性。數據顯示,我國在基層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數量從2012年的52.8萬人增長到2021年的115萬人,增加了一倍還多。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結合的方式,各大醫院將專業的護理技術和理念傳遞到基層。宋樹立介紹,醫院每年都派出各專科護士支持基層護理工作,以“傳幫帶”的方式送去一大批基層需要的護理技術,同時,通過建章立製,使基層護理管理進一步規範化、科學化、精細化。除了社區護士定期到大醫院進行培訓和指導外,專科醫聯體護理聯盟的成立也通過遠程平台舉辦學術講座和培訓班,對全國27個省295家醫療機構開展定期培訓。在“十四五”階段,我國老年、社區、居家等方麵對護理事業的要求不斷提高。郭燕紅表示,通過對醫院的護理工作和基層的護理工作進一步發展,完善護理服務體係,優化護理資源布局,結合人口結構變化,以及疾病譜的特點和人民群眾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來健全覆蓋急性期診療、慢性期康複、穩定期照護、臨終期關懷的連續的護理服務體係,增加護理服務供給。特別是在老年、康複、居家等領域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來源:科技日報發熱門診護士的最後一班崗
新華社客戶端南京9月1日電(記者邱冰清)1日,是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管護師姚惠芬退休的日子。就在前一天,婉拒了醫院同事“在家休息”的好意,她照常來到醫院發熱門診上班,為自己35年護理生涯畫上完美的句號。姚惠芬正在為發熱病人測量血壓。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供圖在清潔區按規範穿好防護服等,姚惠芬進入發熱門診診療區投入工作:接待發熱患者,做好登記詢問,幫助掛號交費,幫助患者測量血壓、血糖,轉運患者隔離觀察……這是姚惠芬的日常。從2020年武漢疫情開始到現在,姚惠芬一直堅守在醫院發熱門診的護理崗位上。雖然穿著臃腫的防護服,但已在發熱門診工作多年的姚惠芬動作麻利,還常常一路小跑。“這兩天南京的氣溫升至35度,幾個來回跑下來全身是汗,但我跑得快一點,患者就可以少等一會。”“和姚老師共事12年,姚老師就像個大姐一樣關心著我們、關愛著病人。”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張群說。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護士長卜露感慨於姚惠芬一直堅守在發熱門診的抗疫一線,希望她退休後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沒事常回‘家’看看。”順利完成一個班次的發熱門診工作,脫下防護服,滿是勒痕,汗水濕透了後背,姚惠芬站完了自己35年護理生涯的最後一班崗。在發熱門診清潔區的醫護辦公室,科室向姚惠芬贈送了鮮花和退休紀念品。中大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和護理部向姚惠芬(右二)贈送鮮花和紀念品。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供圖手捧鮮花,姚惠芬非常激動。“即將離開工作35年的護理崗位,很是不舍。1986年進入醫院工作,如今成為一名成熟的護士,我完成了一位護理工作者的初心使命。退休後,我將繼續發揮餘熱,為社區健康貢獻力所能及的力量。也祝福醫院越來越好,同事們快樂幸福,每一位患者都平安健康。”來源:新華社江蘇分社國家衛健委:截至去年底,我國護士隊伍超過500萬人圖源:新華社護理工作是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護士隊伍是衛生健康戰線的重要力量,對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5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護理事業發展成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介紹,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衛健委通過貫徹落實《護士條例》,實施護理發展的專項規劃,以及深化護理的改革與發展,提高護理的能力等各方麵的舉措,持續推進護理構成的健康發展。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護理工作發展迅速,取得了顯著成效。她表示,一是護士隊伍持續發展壯大。近十年來我國護士的數量每年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底,我國護士隊伍已經超過500萬,達到501.8萬人,比2012年增長了一倍還多,每千人口注冊護士的人數達到3.56人,而護士隊伍當中具有大專學曆以上的接近80%,護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能力不斷提升。二是護理的服務能力持續提高。我們通過持續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實施護士服務能力的提升工程、護士全麵落實責任製的整體護理,護理質量不斷改善,患者的滿意度持續提高,護理工作逐步在實現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方麵,讓群眾看病就醫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三是護士的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我們通過實施老年護理服務發展工程,推進護理工作在老年健康工作當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加快推進老年的居家醫療護理服務,護士將護理服務延伸至社區、延伸至家庭,努力為老年人、婦女兒童等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多元化的護理服務。同時,我們還借助“互聯網+”的新業態,為人民群眾提供上門的醫療護理服務,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受到群眾和社會的普遍好評。四是護士隊伍的積極性得到一定調動。我們在深化醫改的進程當中,對護士的薪酬分配、職稱晉升、獎勵評優等,優先向一線和基層的崗位來傾斜,有效地調動了護士的積極性。來源:澎湃新聞國際護士節丨你們守護生命的無畏,就是天使的模樣
今天第111個國際護士節護士是勇士的化身一襲白衣,用雙手護佑生命在工作中,護士是醫生的最佳拍檔努力撫平病痛給患者帶來的焦灼他們心懷仁愛細致耐心對待每一位病患用愛心奉獻踐行著醫護工作者救死扶傷的初心致敬了不起的白衣天使!轉自:新華社來源:北京理工大學學生工作部在醫院作為一名護士,收入有多少?談談護士的待遇情況護士工作非常辛苦,經常上夜班,那麽護士的工資待遇怎麽樣,真的像網上說的那樣高嗎?三甲醫院的護士一個月收入真的有一萬嗎?下麵我就詳細分享一下護士的收入情況。坐標江蘇省某縣城三乙醫院,護士,事業編製。一般工作滿一年才開始有績效,第一年隻有基本工資。2019年參加工作,基礎工資一個月到手3939。最近開始發交通補貼,每月500塊,每個月衛生補貼發60塊,一個月到手收入就算大概4500塊。績效一個月平均下來5000塊,目前一個月工資加上績效有一萬左右。年底大概發兩萬塊的年終獎,購物卡一年差不多發兩千塊錢,一個月的雙邊公積金一共1300左右。坐標廣州市,就職於廣州市一家三級甲等公立醫院,護士身份,一個月到手收入有一萬多,護師和主管話一個月到手收入有二萬多,這裏麵是不包括年終獎的。坐標山東省某地級市,就職於市裏一所三甲醫院,護士,每個月的基本工資到手3000,獎金一個月平均下來有4000,夜班費每個月700。最近開始發過節費,一年一共發1000,年終獎發2000塊錢,夜班非常累,一個人需要照看50號人,白天工作更累。坐標深圳市,就職於深圳市某心血管專科醫院,心外科護士,參加工作有一年時間。主要收入來源是獎金,每個月的基本工資比較低。由於所在科室比較窮,科室的手術難度中等,量比較少,目前一個月的到手工資大概2000,獎金一個月大概7000-9000。一般科室的護士獎金一年大概2萬左右,ICU護士年終獎最高,大概一年大7萬-10萬。坐標中部地區,就職於市級三甲醫院,普外科護士,每個月的收入不固定,收入好的的月份工資,獎金再加上夜班費可以上萬,但是一個月需要上十個大夜和十個小夜。冷清的月份如果不上夜班,一個月收入不過五六千。坐標湖北省某地級市,就職於市級三甲醫院,事業編護士,入編6年。目前每個月基本工資到手2300,每月績效大概4000—7000不等,和科室業績有關係,年終五項獎發5萬左右,每個月的公積金雙邊一共2400。護士的收入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護士的基本工資比較低,主要收入靠績效和獎金,而影響績效的主要是所在醫院和所在科室的業績,業績好收入自然比較高。有的人感覺身邊有的護士每個月可以拿1萬塊錢,認為全國護士都是這個標準,也有的護士一個月隻能拿3000,認為全國的護士是不是都拿3000。但是護士薪資決定因素非常多,比如醫院的等級,三甲醫院名氣大,效益比較好,科室的工作量和績效,像ICU科室要高些,夜班數量多可以多拿一些夜班補貼。總得來說,大城市的三甲醫院效益一般都比較好,所以大城市的大醫院護士的薪資較高,但是高收入也意味著高強度的工作量。而大部分二三四線城市的普通醫院,護士的工資待遇比較一般,一般工作5年後一個月收入工資差不多能拿六七千。而四五線城市的護士每月收入基本上在5000左右。縣級醫院的護士工資差別比較大,一般一個月收入有三四千,好的醫院護士也可能拿到六七千。基層護士是我國最廣泛的醫護群體值得關心愛護